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              
网上留言  领导机构  设为首页  加入收藏   
 
  欢迎光临南县科学技术协会网站!
 通俗文艺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科普文艺 > 通俗文艺
 
科学用人看康熙
[信息来源:南县科协] [发布时间:2016/10/28] [浏览:8200次]
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         作者:晏振华

康熙王朝将清朝推向鼎盛。物阜民丰,疆域广阔,四海臣服。誉满古今的“康乾盛世”的到来,并非前朝的厚积,也非上天的恩赐,主要得益于康熙主政下的英明朝政和科学的用人方法。

人才是支持康熙成就伟业的“基石”。细读史册,深感康熙“用人”既科学合理,又切合实际,既超脱不羁,又收放自如,很值得后人借鉴。

首先,超前的民族团结思想和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,使满汉人才竭忠尽智,冰释前嫌,共扶社稷。康熙在“行政”过程中,力主“满汉平等”,用人唯才唯德,无分种族贵贱。他冒着“背祖辱宗”的巨大风险启用了李光地、周培公、姚启圣、陈廷敬、张廷玉等一大批汉族杰出人才。也因为这批人才的“出台”,使清朝在最危急的时刻总能转危为安。1673年,吴三桂因不服朝厅“撤蕃”,举兵反叛,席卷了大半个中国。关键时刻,康熙重用能臣周培公,整顿法制,厉兵袜马,终于力挽狂澜。收复台湾时,又重用汉人姚启圣,几年的“禁海”举措,使得台湾延平王元气大伤,最终兵败山倒,自刎黑蛟涯。试想,如果康熙没有强烈的民族团结思想,用才时带有种族、等级偏见,汉人怎会死心踏地,竭忠尽智地维护清朝统治?鉴古思今,现代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,每个民族都藏龙卧虎,蓄含一大批杰出人才。工人、农民、商人、知识份子中也不乏博学鸿儒、能人志士。如果我们能仿效前人进一步解放思想,广辟“用才之道”,不拘一格提拔和使用人才,必定能攻尖克难,出奇制胜,开创前人所未能开创之伟业!

其次,康熙最喜欢雕琢“刁”“傲”之才,扬其“长”避其“短”。“刁”“傲”之人才,正如一块带疵美玉,虽然品性优良,仍需细心雕琢。康熙很懂得这个道理。因此,越是“刁毒”和“桀骜”之士,他越有兴趣去“啃”。姚启圣最有说服力。姚启圣是一个怪才,但他“蔑视上司,轻蔑相仕,唾弃皇言”。因此,他的职位也由巡府降至蕃司,由蕃司再降至道台、知县,直至看马官。康熙亲自从漠河雪地里御驾接回。一方面,严格训导,百般磨砺,削其“傲气”,另一方面关心体贴,倍加呵护。在平台选将时,康熙力排众议,大胆启用,让他担任福建总督并对台总指挥,终于使这位奇才“提师渡海极沧溟,万里波涛枕上听”,创下了清史上的丰功伟绩。李光地借托万名孤儿给皇上上“万言书”,康熙感觉到他手段刁毒;后来,朝庭启动“博学鸿儒”会试,他不愿参加,被地方官用绳子“绑”着进京。但康熙却对其极具耐心。一方面悉心调教,帮其改进“小我”思想;另一方面着力栽培,委以重任。后来,李光地果然不负众望,成了康熙平台、西征、整治内务、反贪中的“左右手”。回想一下现代社会,我们有些为官者视“刁才”为垃圾,视“傲才”为异类,不用不提,冷落排斥。对他们的政见充耳不闻,对他们的评价偏颇不实,“说你行你就行,不行也行;说你不行,你就不行行也不行”。使不少能人志士报国无门,“长叹一声为国愁,庸俗苟且逐波流,但看青天云遮日,不信仕途竞风流”。比起康熙的用人之举,其气量何其狭窄!其方法何其简单!如果我们能学习和效仿古人的用人之道,放开胸襟,大胆使用这些“刁”“傲”之才,扬长避短,关心爱护,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,这样对我国的建设事业将会起到“四两拔千斤”的作用!

再次,“官”无定格,绩效为凭;品德当先,整顿“史治”。在用人方面,康熙可谈得上一代伟大的“改革家”,一个合格的“组织部长”。他不守前朝旧制,用人全不看历史背景,升降只凭功效政绩,且实现了“官级”与“职位”脱勾管理。一品大员魏东亭原本是康熙同窗好友,在南京剿判中失察。康熙毫不留情地将其降级任台澎知县。张廷玉不过是科考中当选的学子,因题有“万里长城万里空”的妙笔,康熙发现其独特的政治远见,先给其四品,任知县后一年一升,最终迁做到上书房内阁大臣。等等事例,体现了康熙用人能上能下,适时任用,唯才唯德,赏罚分明。联想到现实社会,我们的官只能升不能降。一步一阶梯,墨守成规。当县长的永远不会去当乡长,当局长的再不会做科长。即使退了下来,仍会安排一个“调研员”“主任科员”等级别相当的闲职。这一用人方法虽然体现了“人性化”,却大大削弱了激励功能,模糊了是非观念,也违背了“能者上庸者下”的组织原则,对人才的作用发挥起到了阻碍和羁绊作用。再者,康熙对用人过程中的腐败更是深恶痛绝。某日,升朝后第一件事就是在龙椅上头升起了“正大光明”的巨幅牌匾,怒斥官员们在使用人才方面的阴谋黑暗,警示他们要为官清正,用人时要选贤与能。“崇祯皇帝吊死在梅山的那棵歪脖子树就在皇宫后头!......我们这里烂一点,全国就要烂一片!”足见康熙在整顿“史治”方面的决心和信念!联想到我们某些单位用人,受利益驱动,任人唯亲,搞裙带关系,卖官鬻爵,用人全不论“德能勤绩”,而只凭个人喜好。这一现象让人掩卷叹惋,深感悲戚!    

 相关评论: 评论功能已关闭
昵  称:
 邮 箱:  联系QQ:
评  论:
验证码:
 
             
Copyright©2016 南县科学技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湖南省南县县委大院1008室 邮编:413200  电话:0737-5221653 邮箱:yanzheng-hua@163.com
湘ICP备17012636号 技术支持:彩虹设计